Wednesday, December 30, 2015

《找回自己》 第一届私立全营总心得报告



身份
这一次,代表马佛青BUCC,又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和身份参与一个佛学生活营。从参与开始的探讨全营缘起、与师父们讨论课程与进行方式、主题,到中间一段日子的掉队,到今天能参与整个营队,无不是因缘的和合!自己总是有个习性,就是做事要做完,做得圆满,简单来说就是个完美主义者。而如今现实却要我学习如何放下我的完美期盼,如实的看见因缘,和在当中看到自己的角色,去推动善缘。这是多么好的学习机会!心中很是感恩这一切的因缘。

人生的意义
人生为何?这是营队课程开始的第一个问题。从自己17岁开始探讨此问题到现在,渐渐的,因为认识了佛教,答案开始现形。若世间是缘起的,那我能努力的,就是在这网起的缘中,去为自己与身边的人,注入善缘。若见三世因果,那此生,便是来完成我未完成的功课,乃至来完成我未完成的愿。
曾经思考,人类在这地球上地位是什么?从食物链和生态的角度来看,所有的生物在这世上都有它们存在的价值和定位。可人类似乎除了破坏,毫无定位可言。佛教与生态学之间的联系,我还找不到一个答案。

未完成的功课
那是什么呢?在我认为,有二。

一:解决苦
在课程的第二天,师父便带着大家去看见生命的苦,大家心中的不安。其实心中想要得到的很简单,就是快乐。但是往往把快乐当作追求以后,便离快乐越来越远。在师父身上看到很多生活的点滴,其实未必是不好的。可是往往我们以过去的经验,辨别事情发生的好坏,去排斥它,所以就苦了。我想这便是转念的功夫。用得好,便是处处发现幸福。人生本来就是不断的缘起和合、离散。好与坏,是自己的判断。若是如此,的确是可以改变的!
印象较为深刻的还是师父对自己提问的回答。面对今年突然之间感受自己身体的衰坏,内心升起很多的不安。甚至让我看见自己其实还没有办法接受无常,还只是在认知上明白无常。师父的一句:你怎么知道这是不好的?让我省思了许久。在聆听师父在叙述自己生病的经历时,明白了其实是自己对事情,用过去的经验与认知,先有所判断。以一颗全新的心去体会,也许会发现生命中从来没有发现的事、或是从来没有学习的事。再想想,也许这就是转念!

而解决苦的基础,还是需要建立在戒与定上面。转念这件事,要运用起来的确还是需要禅修的功夫。看来,我还需要努力。(早上打板的那一刻依然是贪嗔痴一堆 =.= )而定需要有戒为基础。再次薰习五戒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原来守戒是那么的松散随便,甚至有些明知故犯的心态。师父的一句说到心里去了:很多时候我们是选择忘记,我们做出的行为选择背后的真相。
 
在此,发愿:
1.       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戒『蛋』。鸡蛋的生产过程还是很残忍的。
2.       戒『盗版』和无版权的『下载』。
3.       学习戒『无益语』

二:成为善缘
这次来到这营队就是为了给予大家筹备营队上的咨询与协助,并静观整体的发展方向。师父一开始便提醒,每一个人心中的一份安定与专注,便会促成整体的安定与和乐。因为这样,所以营队当中一直提醒自己收摄与放松身心。也正是这一份提醒,让自己能在整个营队当中不断审察自己,去调整与学习。
我们是否能成为营队的善缘?其实还真的是一份智慧和学习。总是习惯办活动的我,现在却是要看着他们办,而我却不能主导,心中自己在忙焦急。『让因是因,缘是缘』让我渐渐看到了自己能做些什么,不能做些什么。若自己的善心不能在符合现因缘的情况下发挥,那也许这一份善缘便得不到发挥,甚至会发展成恶缘。
成为善缘,不只是局限在佛教活动,更希望自己能渐渐的,把善缘注入生活中,尤其是自己最熟悉的地方。

自我的反思与忏悔
1.       此营队的尾声,发现很多的问题的发生,其实是我们在过程当中缺乏给筹委的心态建设所致。(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要那样,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的问题… )
2.       自己对整体营队的运作与筹委的身心缺乏敏感度,导致在整体因缘当中是较为被动的。很多时候我们都卡在: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愿能继续学习观察因缘,下次能更有智慧去观察与做出回应。
3.       在于能全面的照顾,自己还是比较欠缺经验与智慧的。

感恩
此刻的学习因缘,实在是有太多的善因缘促成。感恩师父,辛苦了。感恩一直同行的BUCC教育小组法侣。我想我们都学习成长了很多。也再次忏悔自己曾经掉队,让他们辛苦承担了最重的筹备阶段。只愿筹委及营员们,能有沐浴佛法大海的收获。无限感恩。

净雯
20151229

谈 《以佛法研究佛法》- 妙云开卷导读会(1)



因为家健师兄在一年一次的研修班上看见了“老同学”聚会,发起了一颗想延续研修班的研习用功的想法。感恩这样的一颗心念,让我们有了一个聚集的平台,共修的机会,在一起平常持续的用功。今天,真的非常非常法喜!在聆听着家健师兄说着这导读会开展的因缘时,心里觉得很感恩。这颗善念,好难得!这样的因缘,好难得!
最近在法鼓文苑里一篇关于生命自觉营的文章时,读到师父的这句,我的眼眶一热,心口一酸,泪差点落下。

师兄弟们,你们是怎么了?怎么还在外面不进来?你们前世一定都出过家,你要换个身份可以,但不要沉迷太久……”
人生本来就是个奇迹。佛陀在世时我在懈怠… 2500年过去了,我还要继续沉沦吗?不苦吗?还不精进吗
总觉得自己的学佛的精进心、菩提心进进退退。也不懂这次的发心会持续多久,但有强烈的感觉,觉得我不能在浪费生命,要好好的让这颗学佛的心不退,菩提心安住下来。

发自内心学佛很重要
今天在师父的开示中,一开始就提到发自内心觉得学佛很重要这样的一颗心在主动学佛是非常重要的推动力。而不是等着有人叫才学,有因缘才学,或是tumpang着学。对于这点,我还需要学习的。我期待了这样的一个读书会很久了,总在kl这区寻找这样的一个地方,而忘了有时候需要主动去具足这样的一个因缘,比等待来得踏实实际。

薰习佛法,建立正见
到了法鼓山,一坐下来,比较的心升起了。咦?有人没有读哦然后自己有份优越感的存在。察觉到以后,尝试继续观察这样的一颗心,让它的力量减少。师父一开始就shoot的好。研读佛法经典,不是为了要追求读了多少,比较谁较厉害。读完了,还要回到自己内心,是否这过程中确立了正见?惭愧的是,自己内心也存在着这样的烦恼。学佛,学着学着,却忘了为何而学。
而印顺导师的著作就有这样的特点,因为导师非常强调正见的确立,扎稳学佛的基础,就不会在学佛路上进进退退。

深信三宝应从正见中来,
依正见而起正信乃能引发正行,
而向于佛道,
自利利他,护持正法。”—— 印顺导师法语

深信三宝,应从正见中来
本来觉得自己对三宝的信心是相当稳的,但真的在逆境考验中能为自己打分。在工作的这一年,自己的学佛信心,世间正见都失去了多少此。在自己病重,进医院时,不能忆念佛陀,整个人陷入恐慌和不清楚的状态当中。所以意识到自己要更多的薰习佛法,让正见深深扎稳在自己的心里。
如何检查自己的信心?审查自己在面对顺逆境时的反应。是与清净心相应的多?还是与烦恼心相应的多?我依然在后者,要一步步踏实地提升,把佛法熏入内心。

以佛法研究佛法 —— 被研究的佛法
在师父的引导下,我们开始看到,其实被研究的佛法并没有那么狭隘,而是佛教的一切。包括代表佛教佛法的,到行持的方法,和修行的圣果。而很多时候,我们对『研究佛法』的概念,只停留在研究书面上的佛法,而忘了佛法是与身心结合的,佛法还包括了很多离开书面之外的东西,还包括了六尘等教体。淑仙的分享也很令我省思。很多时候在生活中面对境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选择逃避,想要回到佛学会、经典里“继续精进”。而忘记了,其实研

究佛法若只停留在“经典”,那就太辜负佛陀和师父们的教诲了。

以佛法研究佛法 —— 用于研究的佛法
用于研究的佛法,便是缘起法,或是从缘起法展开的三法印。如何用三法印研究佛法呢?在读着的时候不禁赞叹师父们的智慧。
  
(a)诸行无常
Concept 1 佛法在不断演变。
            不管是外在的法物,佛教制度,到佛教思想和理论上都在不断演变与演化中。若只过程中还只抓住最原始最好或是最新最好的想法,就歪离了缘起法。反之,应该看到当中演变的因缘。了解什么因缘下,导致的原因,灭以后的影响。学习当中的教诲,不再重蹈复测。
Concept 2 把握佛法演变中相续的一贯共同性
            读到这里时,很多感触。这就是继持师父一直在强调的部分。原来这是师父坚持的原因。连贯佛法是重要的。因为佛法在演变的过程中,虽然想表达的是同一个讯息,但表达方式,受当时因缘影响,所以文字上看起来会不一样。因此若能把看似一块一块的佛法,连贯起来,找到共同性,那便会学得更整体。也不会产生自赞毁他,障碍自己的学习和佛教的发展。
(b) 诸法无我
Concept 1 『人无我』
在研究佛法时不应固存有成见。如何能做到呢?每一个人接触佛法和成长的背景不同,所以多少都会有主观的部分。那该怎么减少?导师的说法有四:
-    莫预存见解
-    前后(经、论)对照
-    不懂的先记下,不牵强解释
-    多思维
我认为研读佛法时若以『我』的角度出发,多少会有些偏差。应该时刻审查自己的动机,不然很轻易的自己所诠释的佛法便会成为附佛外道。
Concept 2 『法无我』
明白佛法是由众因缘和合而存在的。因此在种种的差别说中,从佛法的中心去理解所要表达的是重要的。
(c)涅盘寂静
师父在这部分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学佛就不该离开涅盘而学。那是我们的目标。而在同学的分享中也提到了,学佛要相信自己能达到成佛。而文字的佛法,只是在告诉我们解脱的方法。该跳离文字而去体验当中的真义。但是,回到基础,文字的研究不一定是浅学,而是在于研究者怎么用心。我觉得这师父提醒得太好了。很多时候知道了『空义』,修学反而变得不踏实。其实是我们还没有真正理解了『空』的意思。
因此,我们需要勇猛精进,以体验真理,实现解脱为信念,去把真理实践于生活,这才是研究佛法最终要做到的。把佛法熏入内心,化为智慧,自利利他。